close

自從小牛逐漸邁入二歲時

原本以為他會邁入文明人的腳步(這是馬麻的心願啦)

但最近竟發現他有打人的行為出現

受害人就是小他半年堂弟旭廷和小妞

口憐的姐姐因為留長髮

更讓小牛有施展蠻力的地方就是拉頭髮

小嬸特地找了些資料讓我參考

還沒研讀這些資料時

看他這種行為出現免不了一陣 訓斥”

但發現大人越訓斥他動手的力道就越加重

尤其若姐姐拿了他的玩具小野人的動作就更明顯

這個字眼他不懂只覺得是別人了他的東西

 小妞的老師解釋說二歲小小孩因為說話表達能力不夠

所以他無法把自已感受說出來(也就是直接用武力比較快啦)

所以資料中幾點正好說中我家小牛的小野人症頭

 

貧乏的語言表達能力
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,對一歲的孩子來說是件很困難的事也正是因為他不會說話,無法和別人建立有效的溝通,所以他選擇咬人或是打人,來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。因此,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達,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時,一定要好好安慰他,肯定的告訴他「別著急,媽媽會幫助你的」,這樣他就不會把怒火發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。

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空間
1-2歲左右的寶寶,不能準確的把握空間關係。所以他經常會發現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擠到一個小空間裡。出於一種條件反射,他會不自覺地推開擋在他前面的孩子,或是對身邊的小朋友採取武力進攻的方式。這樣就可以確保自己有充足的活動空間了。

孩子的因果試驗
很多爸爸媽媽都想知道,為什麼一旦孩子們和玩具在一起時,就會出現可怕的哭鬧聲,為什麼他們每個人拿到自己的玩具還不能安靜呢?答案很簡單,寶寶在玩耍的過程中,除了知道玩具帶給他樂趣之外,還意外的發現他的行為可以帶來不同的後果,「如果我打了其他的小朋友,就一定會有事發生」。所以他總是不斷嘗試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周圍事物。

 

父母親處理態理

★ 告訴孩子「不」
當孩子行為可能發生危險時,你應該及時制止他。用最簡單的語言清楚、嚴肅(但不是威脅)地告訴他「不可以打人,不可以咬人。會受傷的。」然後用把孩子的注意吸引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,比如一個動畫片。除此之外,在孩子煩躁想攻擊別人的時候,可以為孩子提供其他選擇,比如給他一個枕頭,讓他隨便處置,還可以教她使勁跺腳來發洩自己的不滿。或者教會孩子如果下次他生氣了可以到你身邊尋求幫助。

★ 別讓孩子從攻擊中獲得任何好處
寶寶並不是故意選擇使用武力爭奪玩具,而只是一種本能的自衛或是生理特徵。一旦他從這種行為中獲得利益——得到了他想要的玩具,那麼他就可能把攻擊別人和取得玩具聯繫起來。也就越來越喜歡用攻擊的方式和人交流

 

★ 多稱讚孩子的好行為
當孩子沒有依靠攻擊而解決問題時,你應該多多鼓勵他的這些行為,讓他能意識到這才是對的。比如你可以表揚他的行為「你把玩具讓給小朋友玩,你是個好孩子。」

 

★ 溫柔地安慰孩子
孩子在發育過程中,會遇到很多挫折,比如走路、說話等等。這時需要你為他提供一些溫柔的積極的安慰,以防止他變得暴躁。比如一個舒服的溫水浴孩子在洗澡時可以忘記之前的不愉快,再加上一些他熟悉的玩具,會讓他對自己重新樹立信心。
★ 給孩子們更大的活動空間
如果孩子像大海裡的沙丁魚一樣,擠在一起玩耍。那你就不必對他們的互相攻擊的行為產生驚訝了。因為這是必然的結果。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能容忍自己活動的空間過於狹小。

重要提示:爸爸媽媽不能做的三件事

1、不要訓斥打人的寶寶:
寶寶並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,你突如其來的訓斥只會讓他感到莫名其妙。
2、不要因為孩子打人,就讓他也嘗嘗挨打的滋味:
孩子不會理解你的用意,他只會覺得你是在傷害他,最壞的結果可能讓孩子不再信任你。
3、不要鼓勵孩子報復打他的小朋友:
如果「受害人」反過來去報復犯人」,那麼最終的結果是「犯人」會越來越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3加1的幸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